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1:45:34作者:eluanshi浏览量:1
判断白石子洁净度是否符合园林景观要求,核心是看表面杂质残留量、水洗后清洁度、无污染物附着三个指标,通过 “看、摸、洗、筛” 四个简单操作就能快速核验,避免后续铺设后出现美观问题或维护麻烦。 159 6391 5858
1. 直观观察:看表面是否有可见杂质
这是最基础的判断步骤,直接观察石子表面和堆积状态,识别明显的污染物。
看表面粉尘与泥土:优质白石子表面应洁白干爽,无明显的灰色、黄色粉尘覆盖,颗粒缝隙中也不应嵌有泥土块。若观察到石子整体发灰、发暗,或堆积时底部有明显泥土沉淀,说明洁净度不达标。
查异物混入情况:仔细检查是否夹杂木屑、杂草、塑料碎片、小石子(杂色)等异物。园林景观用白石子需视觉统一,若异物占比超过 1%(如每 100 颗石子中混有 1 颗以上杂色石子或塑料片),会影响铺装美观,需剔除或更换。
看颗粒透明度(针对浅色石材):部分白石子(如汉白玉、石英石材质)有轻微透光性,洁净的石子表面无污渍遮挡,光线照射下会显得更亮;若表面有油污、水渍残留,会呈现局部暗沉,甚至出现 “水痕” 印记。
2. 物理触摸:摸表面是否有粉尘或黏腻感
通过触摸感受表面洁净度,比单纯观察更精准,能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细微杂质。
干搓测试:取少量石子(约 10-20 颗)放在手心,双手揉搓 10-15 秒后打开。若手心残留明显灰色、黄色粉尘,或有粗糙的颗粒感(泥土附着),说明石子未经过充分水洗,铺设后遇风易起尘,遇雨会污染地面。
湿摸测试:将石子用清水浸湿后,用手触摸表面。洁净的石子湿水后应保持均匀的白色,无黏腻感;若触摸后手指有滑腻感(可能是油污),或水变浑浊、出现泥沙沉淀,说明石子含有可溶性杂质或泥土,不适合直接用于景观铺装。
3. 水洗筛选:模拟实际场景,检测深层洁净度
对于需要大面积铺设的白石子,建议抽样进行水洗测试,排查隐藏在颗粒间隙中的杂质。
简易水洗法:取 200-300g 石子(约 1 捧),放入透明容器中,加入足量清水(没过石子 2-3cm),轻轻搅拌 30 秒后静置 5 分钟。
观察水面:若水面漂浮木屑、杂草等轻质杂质,说明洁净度差。
观察水底:若水底沉淀大量泥沙(厚度超过 1mm),或水变得浑浊(呈土黄色、灰色),说明石子含泥量过高,需二次清洗才能使用。
观察石子:水洗后捞出石子,若表面仍有顽固污渍(如黑色斑点、黄色印记),说明可能存在不可清洗的污染物,会影响长期美观。
筛选测试:用对应粒径的筛网(如选 10-20mm 石子,用 10mm 孔径筛网)筛选少量样品。若筛网底部残留大量细沙、泥土(重量超过样品总重的 5%),说明石子加工时筛分不彻底,细杂质会在铺装后随雨水流失,导致石子间隙变大、易塌陷。
4. 长期观察:模拟户外环境,看是否析出污染物
若用于池塘周边、花盆铺面等与水或土壤接触的场景,还需测试石子是否有可溶性污染物析出,避免影响植物或水体。
浸泡测试:取少量石子,浸泡在清水中(比例 1:3,石子 1 份,水 3 份),静置 24 小时。
观察水质:若水质保持清澈,无异味、无颜色变化(如变黄、变绿),说明无可溶性污染物。
观察石子:若石子表面出现褪色、白斑(可能是涂料脱落),或有气泡产生(可能是劣质石材),则不适合使用,尤其是接触植物根系的场景(如花盆铺面),可能导致土壤污染。
为了更清晰判断,我整理了洁净度达标与不达标的关键特征对比表:
判断方式 达标特征 不达标特征
直观观察 表面洁白、无粉尘泥土、无异物混入 整体发灰、有泥土块、夹杂杂色石子 / 塑料片
物理触摸 干搓无粉尘、湿摸无黏腻感 手心留灰、湿摸滑腻、手指沾泥
水洗筛选 水面无漂浮物、水底无泥沙沉淀、水清澈 水面漂杂质、水底积泥厚、水浑浊
长期浸泡 水质清澈无异味、石子不褪色、无气泡 水变色有异味、石子褪色、表面脱层 / 冒泡
如果你需要采购白石子,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 **《园林白石子洁净度现场检测清单》**,把上述步骤转化为可直接勾选的检测项,方便你在采购现场快速核验,避免买到劣质石子,需要吗?
热门推荐